《中國合伙人》是說在中國的80年代,去美國是所有中國大學生的夢想,三位主角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一起申請簽証,成東青屢次不批,他只好留在大學教英文,卻因賺錢兼職做私教而被校方開除;孟曉駿以為自己能在美國一展抱負,去到後只找到侍應和實驗室助理的工作;王陽雖然簽證成功,卻因戀上一個美國女孩而放棄出國。
成東青為了生活只好在快餐店偷偷教學,他將自己的夢想和瘀事與學生分享用來教學,學生都很受用。學生人數日多,他邀請王陽加入,數年後孟曉駿亦回國和他們一起設立「新夢想」學校。三人憑個人魅力及獨特教學法,學校空前成功,數十萬的學生都成功考到TOFEL和GRE。 成東青被塑造為留學教父,由土鱉蛻變成領導者,與孟曉駿開始心生嫌隙。後來他們的教材被ETS美國普林斯出版社控告侵權,他們再次凝聚起來,共同面對「新夢想」的困境。
我想說的:
1. 80年代初時美國人(西方人)覺得中國人因為貧窮想屈蛇去外國打工賺錢,事實上80年代後期中國人看到了中國的機會都想回國發展,金融海嘯後西方國家倒過來希望中國人申請他們的投資移民,幫他們振興經濟。
2. 當年美國人鄙視中國人的嘴臉很難看,現在中國人暴發戶的嘴臉何嘗不難看,中國人到人家國家消費,花了錢還像似強搶似的。區別是當年中國人對外國人是膜拜,現在外國人對中國人是無奈,國家的強弱決定了民族的『尊嚴』,當然我不排除很多人還是富而有品的。
3. 電影的結局太完美了,在現實中,如果幾個老闆發了達,在爭奪股份話事權那一刻還不斗個你死我活的,怎會顧念幾十年的兄弟情,更遑論顧及對方的感受那麼touching。
4. 際遇比才幹重要,看孟曉駿的失敗和成東青的成功可見一斑,有時候你以為得到了最好的或是在起跑線上贏了,結果未必順理成章。反而隨遇而安,加上努力可能山窮水盡又一村。
5. 成東青在飛機上背了全本law書,以至可以大番個鬼佬,他的確代表了千千萬萬個中國學生,勤奮刻苦的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比起生活安逸的香港人或怕捱苦的外國人當然會有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