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說有個作家想找寫作靈感,有人介紹他去探訪Pi,Pi告訴作家他少年的經歷:少年Pi從小在動物園長大,對宗教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同時信仰著基督教、回教以及印度教。在一次船難之中Pi僥倖存活,但救生艇上除了他以外,還有一隻斷了腿的斑馬,一隻受了傷的紅毛猩猩,一隻鬢狗,以及一隻孟加拉虎,在艇上鬢狗咬死了斑馬和紅毛腥腥後被老虎吃了,艇上只剩下老虎和少年Pi。少年Pi只好運用著他對動物的訓練經驗,加上救生艇上的求生指南,想盡辦法讓自己生存下去,不至於變成老虎口中的美味佳餚。心靈上的脆弱,一日一日的腐蝕他的求生意志,他每日禱告,每當在山窮水盡不能支撐下去時,神都把他帶到一個新的環境,令他得以歇息,在漂流過程中,他曾到過一個日間有很多狐獴和新鮮藻類食物但夜間卻會食人的小島,經歷227日的漂流後他終於獲救。
獲救後有兩個日本人探勘沉船的原因,Pi說出與老虎一起漂流的版本後沒人相信,於是他說了另一個故事,救生艇上的其實是他的媽媽、廚子和佛教徒。最後Pi問作家寧願選擇哪一個故事,選擇第一個的便可以跟隨神。
片中有很多信仰、哲學與理性的暗示,老虎就是少年Pi自己,猩猩是媽媽,鬢狗是廚子,斑馬是佛教徒,食人島其實是屍體,湖是胃酸。在廚子殺了他媽媽後,少年Pi內心的猛虎跑出來殺了廚子(之前都沒有老虎),這時候其他人都死了,只剩下少年Pi與他內心的惡。接著少年想訓練老虎回去帆布下(想讓心中的惡回歸內心深處),所以他給老虎吃魚引誘他回去(人吃飽了,就不會有為了活下去任何事都能做的想法),接著環境越來越惡劣,罐頭被暴風雨沖走了,少年Pi與老虎準備接受死亡,他們醒來後來到了一座島上(還有3具屍體),其實那座島就是屍體,因為已經完全沒有東西可以吃了。老虎(少年Pi) 馬上跑上島去(撲上屍體),猛吃著屍體,直到某天晚上夜深人靜時,滿足了生理的需求時,少年Pi猛然發現再這樣下去他就會失去人性(迷失自我),所以他離開了那個島,然後幸運的獲救了。
電影里的小節與主線互相呼應,少年Pi因他的名字與piss相似被人取笑,於是說自己其實叫π,為了令其他同學記住他的名字,他可以將π=3.1415926….寫滿幾塊黑板,沒有這樣的毅力,大概不可能在海上生存227天吧!書上說的227天其實也有意思,22/7 = π。
人要面對內心的惡並不容易,以老虎來編構一個故事會容易得多,所以最後Pi並沒有問作家『相信』那一個故事,而是『選擇』那一個故事,選第一個故事的人的心存善念,所以可以跟隨上帝。
還有在漂流其間老虎曾跌了下海,而少年Pi選擇將其救起,因為沒有了老虎(心中的惡),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到Pi獲救後老虎頭也沒回的離開,是Pi回到了人的環境,只有將心中的惡徹底忘記,過去的不堪回首,編另一個故事安慰自己才可繼續生活下去。
這齣戲令我思考良多,對人性的無奈也感受良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